上课的时候,第一次听到peter_teacher老师的声音,感觉,哇,说得怎么那么像老外!但那时候我不明白是怎样做到的。一上场,我以为他会像别的培训班老师,先说一大通,然后又在扯别的东西一番,再入正题的。但是,都没有。一句“hello”后就做了一个简单模考,诊断结果是我第一次听到的:发音(主要是辅音)有很大错误以及语调(就是广东腔太重了)。
从来没有人说过我这方面的问题啊,大家都说是内容啊,词汇啊之类。我当时还超级郁闷,觉得student发音发少个尾音t,老外也不会听不懂吧。可是,peter_teacher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就让我心服口服地明白这方面有多重要:假如你听一个老外说中文,他一说“您好,我叫西蒙”,你就知道他去到什么水平了。所以练好my name is XX ,X is my family name and X is my given name.真的很重要。其中老师指出我发不准的音就是【v】,于是我就读了very,given,five N遍。当分不清自己读得是否正确时,可以上一些可靠的词典网去听发音,再与自己的对比,就很容易判断了。
对于语法,的确很重要,到了这个阶段了,he/she不分的,千万要纠正过来!像过去式,现在式说错2~3个,不是追求很高分的,也不成问题。至于词汇,是中国学生都很纠结的一个方面。在前两次的考试时,我都用了很多高级词汇,像approachable, have a blast, stimulating1
等等。可是这次,我都是说一些很普通常用的,并没有刻意去追求高深词汇,当然你觉得只有某个高深词汇才能表达你的意思,就大胆用吧,因为这时,是用准了,而不是显摆你的词汇量。像peter老师说的,宁用复杂句型,不要复杂词语。
In terms of 流利连贯,如果做到了以下几点,6分的要求就达到了:思路简单想说啥就说啥,最重要自圆其说;讲话要有总体结构;句子间要停顿或有连词;运用对比法和因为所以。想答案时要在意群中想,别别tototototo了很久才to出答案。这样既可以挤出时间给自己思考又显得流利连贯(说明一下,这些都并非原创,是课后归纳出来的)。
最后说一下我考试那天的情况。我那天碰到的是一个老奶奶,很nice但有很重的英国腔。Part1,她问了名字(100%的问题,所以好好练my name那句话);traffic; drawing; driving licence and security;Part2 是 描述一门你上过的science subject(物理,化学等);part3就是问了一下科学研究的花费该谁给,研究啥好之类的。可以说,这些问题,基本上我在上peter老师课时都没有准备过,因为老师他根本不弄些什么预测题目给学生,让学生去背啊,准备的,他focus在教你怎样想和语音语调上(而且peter是很严格的,尤其是在发音这个方面)。所以,考试当天我所有答案都是当场想的,包括part2,我说的一个课堂上发生的小插曲。我说完时,考官真的有反应的,不是随便给你一个表情那种,是真的觉得那个小插曲好笑的那种。